二十四节气,
历法中的特定节令。

蕴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。

起源 · 由来

“二十四节气”在上古时代(或远古)就已订立。

古籍载,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,以定岁之所在。
“二十四节气”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、物候、气候变化的特定节令。

西汉时,
“二十四节气”名称首见于文献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。

汉武帝时期,
将“二十四节气”吸收入《太初历》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,
采用“平气法”(即平均时间法)划分节气。

划分 · 计算

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采用“定气法”划分。

“定气法”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,每一份为一个节气,每个节气有三个候。

古人称节气为“气”,有“节气”和“中气”之分:
每月第一个即月首的“气”,称为“节气”;第二个即月中的“气”称为“中气”。

这样,全年共有12个节气、12个中气,合起来正好是“二十四节气”。




日期的计算公式

通式寿星公式——[Y×D+C]-L

Y=年代数的后2位、D=0.2422、L=闰年数、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。

21世纪立春的C值=3.87

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,

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、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、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,

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。

季 · 月 · 节 · 气

    季    
    月     正月 二月 三月  四月 五月 六月  七月 八月 九月  十月 冬月 腊月 
    节     立春 惊蛰 清明  立夏 芒种 小暑  立秋 白露 寒露  立冬 大雪 小寒 
    气     雨水 春分 谷雨  小满 夏至 大暑  处暑 秋分 霜降  小雪 冬至 大寒 

保护 · 传承

2016年11月30日,
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
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
二十四节气,获得如此称号实至名归、当之无愧。

作为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的传统文化,应该被传承和发扬。

节气中,这些诗意优雅的名字:


惊蛰
清明谷雨芒种白露霜降…… 意境悠远,美得让人心尖儿打颤。



很难想象,古人在几乎没有任何气象观测仪器的时代, 仅凭肉眼观察、身体感受和分析思考,就归纳总结出这样一套简练优美的规律,道尽寒来暑往、四季更迭。

回到主页